2014-02-09 盛世文玩
1、 香韻:鑒別重要關鍵之一
不同的茶樹根系深度不同,攝取的養分就極為不同,香韻就天壤之別,臺地茶由於養分不足,內質較差,只能依靠拼配提升滋味,還有耕種施肥行為,只能體現出清香,而且此種清香隨之後期的陳放1-2年就會消失,慢慢轉為陳香。
而古樹茶能獲取土壤深層的礦物質成分,能以內質豐富的最佳狀態將各山頭的獨特性體現出來,如易武的密香及細膩柔滑之湯,又如南糯山的果密香韻,剛柔並濟完美茶性,在香韻上的選擇就一定要選擇香氣濃郁持久,具有獨特香韻,且香韻沉穩者,香韻沉穩可以在泡茶時,第一泡茶湯倒出後可聞其公道杯香韻,是否濃郁而下沉,臺地茶是很難出現此種香韻在公道杯中的呈現,此種香韻越沉穩就代表內質就越足,樹齡就越大。
此時茶客提出兩個問題,為什麼不施、不拼配、不修剪的易武臺地茶沒有密香呢?因為他攝取的是淺層的養分,土壤結構中含獨特性的礦物質成分一般均在土壤深層。還有人提出,為什麼不拼配古樹茶呢?當時立即問他,為什麼要拼配呢?臺地茶內質不足,喝的人多是因為其一是人們還不瞭解他的品質,其二是因為他價格低,屬大眾消費;而古樹茶可以上升品味的高度,資源稀少,能品者少數人也,品的就是他的內含飽滿豐富及其地域性的風貌特徵,古樹茶還需要在拼配嗎?從古至今,拼配的出現是因為各山種植的臺地茶都有滋味不飽滿,內質差的問題,但各山的滋味均有互補優勢,所以才將各山的茶按照不同比例進行拼配,使其互補提升滋味,降低原料成本,但不管怎麼拼配均只能拼配得到基本口感的達標,決不可能拼出地域的風貌特徵。
2、甜度
此種甜說的是入口後在舌面上的直接表現,千萬不能把回甘混為一談,但其甜為高雅清甜,往往被回甘所掩蓋,喝茶有一定年限之後,能夠將各項滋味分離品味,既能領略,新茶客很難品出,甜度也是鑒別好壞之處,但不是關鍵,而且只能大家慢慢修煉,所以此項就不重點給大家闡述。
3、茶湯:茶湯是鑒別內質豐富度關鍵二
臺地茶茶湯內質不足所以表現為黃綠色,茶湯淡薄如水,喝進口中還會有燙嘴的感覺,這個感覺您可以仔細嘗試,古樹茶內質飽滿,一樣的熱度,喝入口中,燙嘴的感覺區別很大,嘗試一下吧,相信您會收穫不少。
古樹茶茶湯均為金黃色,色澤通透明亮,而且這是當年早春茶的表現,09年9月份有客戶到公司做客,我在接待與之聊天時喝了09年的紫金祥雲,他很有自信的告訴我此茶觀其色,感受其湯水粘度,一定是06年左右的春茶,此時我大驚,立即問為什麼,他說有此金黃通透之湯色因為陳期3年以上,我告訴他答案之後,他也大驚,立說這絕對不可能;通過此情形的講述大家應該能清晰瞭解到古樹之魅力;注:茶湯粘稠度的鑒別請勿一點點茶湯喝入口中,就來判斷,應該將茶湯稍試大口一些喝入口中,在口中迂回一周在咽下,一能感受其茶湯粘度,二能感受茶湯厚實飽滿度及其順滑感。
4、回甘生津
回甘和生津為茶的基本滋味,臺地茶回甘和生津體現都比較快,但持久度較差,一般6泡之後就開始減弱,古樹茶此項滋味體現比較穩定,快而持久,紫雲祥的紫金祥雲的體現就非常強勁持久,茶性尤為陽剛。
5、苦澀
苦澀也是鑒別茶好壞的關鍵,苦澀是茶的本性,任何茶都有,但表現較重的茶只有兩種原因。
1、一種是茶樹齡較小,吸收土壤的養分較少,其他滋味表現較弱,此時這種原性就體現的尤為突出。
2、另一種則為茶樹施肥,特別是尿素能迅速催長,但它會很快改變土壤結構,在臺地茶僅能吸收的淺層土壤裏鹼性加強,所以就會造成苦澀增加。
根據這兩點原因可以告訴大家,苦澀絕對不是茶氣,也不是說茶很刺激,放久了就不刺激了;還有人說不苦不澀不成茶這些均為錯誤觀點,苦澀是原性,也可說成是茶的缺點;談到此處,在教大家一招實用性的鑒別方法,您在喝茶是留出一杯茶湯,冷卻之後來喝,內質不足的臺地茶您只能喝到一口僅有極重苦澀味的茶湯,而古樹茶放冷之後喝雖苦澀也會加重,但他的茶香、回甘、生津,甜等都還在,這就是內質豐富茶性穩定的表現。
6、喉韻
喉韻也是鑒別茶好壞的關鍵之三,也是非常之重要,一般臺地茶是很少有的,有也是很快散去。
喉韻就是在喉部形成的清涼舒適感,此感會使您呼吸都尤為的順暢,舒爽度較高,還有會形成喉部回甘生津,香韻久留的感受,而且在呼吸時這種韻味會隨呼吸帶入口中,此時您會產生錯覺,怎麼我的喉部也能嘗到甘甜,香韻。
喉韻的產生是因為茶品內質豐富時,茶湯喝下時滋味會在喉部累加釋放,臺地茶內質不足所以還沒有累加就已經釋放,所以不能形成喉韻,這種喉韻古樹茶在喝完茶後均能持續20-30分鐘之久,喉韻越久就代表內質越足。
好了,這就是六味的區別了,根據這六味的區別您絕對能選的到一款能給您享受的普洱茶,但如果您是要收藏的話,這還不夠,還得看茶體現出的兩性,持續性,穩定性。
7、持續性
可以簡單都說成是茶的耐泡度,但您在鑒別的時候您一定得注意,生茶的投茶量一定是8克,而且要精確稱重,泡法要標準,使用器皿至少是瓷器蓋碗,玻璃公道杯,厚胎品茶瓷杯,所謂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”,後期我們還會整理一偏比較標準的適合全國各地的茶客泡茶之法,此法主要用於鑒別,推薦一些能將滋味體現到位的器皿供大家參考品鑒。
好了我們開始泡茶,泡茶時採用礦泉水,水第一次煮沸後保持小沸騰的狀態,一般我們採取電磁爐或光波爐燒水,可以保持持續沸騰,每泡開湯時間10秒即可,沖水下去時不用直沖其杯中茶葉,應順蓋碗邊緣均勻環繞慢慢加水,然後10秒左右後出湯,這樣標準的泡法您就能客觀能鑒別出6項滋味的各項再每一泡湯水中的持續度,在品飲時,如果發現其中一項滋味在任意一泡發生減弱時,就證明此茶的持續度就只有到達於此,臺地茶一般6泡之後就會開始減弱,古樹茶都能持續至8-10泡以上,較好者能持續至12泡以上,所以千萬不要說您買的茶能泡20幾泡,20幾泡您喝到的是茶的回甘,生津感覺,而且泡法不標準時,只要把茶量多頭,水煮沸後停止加溫,能泡的更久,那都是茶店忽悠茶客專用之術;持續性決定了茶的穩定性,持續性越久,穩定性越高。
8、通過持續性的鑒別就能得出茶性的穩定度
穩定度越高,就證明此茶的內質尤為豐富,後期存儲時,才能穩中求得後期之陳,所以由此又能證明很多茶客說便宜的新茶買回後刺激性強,放幾年陳化後就好喝了,那我想請問大家,本來茶就不具備內質的時候,請問用何許物質進行陳化。
所以一直在堅持我們的制茶理念認真做茶,取茶應取內質豐富的多少為之根本,內質豐而茶性穩,茶性穩方能求得後期之陳,普洱茶是有生命力的,同時茶也有像人一樣有著孕育期,幼年期,少年期,青年期,壯年期,中年期,老年期,老年期過完茶也就慢慢逝去,不是茶可以存幾百年,那些已成為古董之物其實早已逝去,後期我會在整理資料將茶的生命週期完整的闡述給大家,茶除了製作外,還有您的後期存儲也是非常關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