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示意圖說:傳統的「講光抄」授課方式已漸被淘汰,透過線上課程平台,「翻轉教室」的理念正在各地蔓延。)
2014-06-10 遠見 李雅筑
數位學習已是不可逆的趨勢,當所有教學內容都能透過網路無遠弗屆,課堂學習該如何改變?老師和學生在這波開放式課程熱潮中,該如何面對與自處?
近年大型線上開放課程「磨課師」(MOOCs)相當夯,強調多元化和線上討論的互動網路學習模式,已讓國際許多知名教育組織積極投入,其中由史丹佛大學成立的開放式課程平台Coursera最受注目。
不僅擁有史丹佛、哥倫比亞、香港科技大學、新加坡大學等近百所世界名校課程,而且課程完全免費,只要上網註冊,就能和世界各地的學生一起上課,按時完成作業和線上考試,還能拿到課程的結業證書,目前全球已有800萬人註冊。
而台灣大學也不落人後,2013年加入Coursera,成為全球第一個開設華語課程的大學。在短短時間也取得驚人成績,像是今年開課的「史記」與「活用希臘哲學」等課程,線上修課人數已直逼百萬人次。
台大電機系副教授、台大MOOCs計畫執行長葉丙成表示,目前Coursera平台上的華語課程當中,最受學生歡迎的前四門課程分別是「史記」「機率」「秦始皇」、和「紅樓夢」,都由台大一手包辦,「還曾有大陸學生告訴我,他看了史記的課程,看到熱淚盈眶!」葉丙成說。
事實上,為了將課程搬到Coursera平台,葉丙成在去年就開始實驗翻轉教室(flipped classroom)的新教法,他先錄製好教學影片,請學生在上課前看完,接著學生來到教室時,便開始分組進行測驗和解題,他同時間「周遊列組」,這時他不再只是在講台上傳授的老師,而是成為一名引導者的角色。
「最大好處就是清楚了解學生如何理解,在哪個環節會突然卡關,」葉丙成解釋,以往的課後作業或報告,大多只能評估學生的努力程度,無法真正看到問題。不過現在,透過課堂上的題目測驗,讓大家一起討論和動手做,他在必要時適時提點學生,這才能發揮最大的教學效果。
(圖說:開放式課程平台Coursera,成立不到兩年,已吸引全球800萬人註冊。圖片來源:Coursera官網)
對大學生來說,這種類似於研究所的討論課程,對於知識的吸收能力也較強。根據研究,許多學生在課堂上聽講,其實腦波圖是呈現平穩狀態,跟在看電視時差不多。也就是說,學生若只有被動地聆聽資訊,大多只是浪費師生彼此的時間。現在透過主動先學習,來到課堂測驗,將是新的學習轉機。